在中国,设计师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起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从那时算起,中国的设计师已经历了三个世代的演变:第一代设计师在七、八十年代接受传统美术学院的训练,基本上没有英语能力,他们崛起于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那时个人电脑还未开始大面积进入中国,他们的设计都是手工作品;第二代设计师崛起于Macintosh电脑风行之时,多数都会操作电脑,部分人有英文基础,开始接受国际数码设计潮流的影响;第三代亦即今天这代设计师,成长于国际互联网兴起的时代,很多人都有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验,精通技术,英文水平很高,视野开阔,发挥空间大,设计身份开始多元化(平面、网页、活动画面甚至声音等等)。
“大声展”汇聚的正是这一代 “新新设计师”。实际上,他们不仅仅是设计师,他们还是新媒介专家、MTV和电影导演,声音艺术家和时尚产品的制造者。他们以独立自主的精神,引导创意工业进入到更开阔的空间。这个展览的重点是推出世界范围内的新锐华人设计师,但同时也突出他们赖于成长的全球化的背景,吸纳一批同年龄的国际创作精英的参与,使之成为一个具备国际视野、代表数码时代的创新精神,反映最先进的创作动向的爆炸性的展览。它将是一代人的粉墨登场,他们不仅展出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作品,更展示他们这代人的生活理念和创新思想。在一个丰富的、开放的、随意的、自由、充满都市生活精神的展览空间中,他们制造的声音将会很大、很响,并将传得很远。
Quote from: getitlouder.com & City Pictoral(May 27, 2005)
-----------------------------------------------------------
前一段时间在“视觉中国”(http://www.chinavisual.com)上面关注过“大声展”。
最近翻开一本过期的 City 意外发现了关于该展览的报道。
内心再一次被这种强烈的设计文化所震撼。
大声展是一个多媒介,多风格,多领域,多方式,多题材的综合艺术展览。
极具文化包容性,里面充斥着鲜活的表达方式,震撼的视觉效果,深刻的艺术内涵,以及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的设计理念。
很遗憾不能亲自到现场,去感受设计师们的精彩演讲,去接受多元化的艺术熏陶。
但是相同庆幸的是我可以透过媒体感受到中国新一代的设计力量处于蓬勃的发展壮大之中。
期待中国设计界更美好的前景,期待设计师们为展会 Lifexperience 2010 这个概念付诸更多的实践。
留意 Get it louder 的同时,我在 City 中看到了这个名字:Rick Poynor。
一位英国的资深平面设计师,同样关心着 Get it louder。
看完了他的访谈以及一些设计评论后,得到很多。
也让我的感知更加接近了设计的本质。
让我更加理解:灵感,创意,协调 这三个概念是如何在设计中矛盾着,并最终和谐统一。
其实这正是一个好的设计作品诞生的过程。
Rick Poynor 对年轻设计人的鼓励及引领,也将深深影响我。